色选机是根据颜色来分选的设备,起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,由ESM公司和Sortex公司最先研制出大米色选机。到上世纪90年代,我国因粮食行业飞速发展,带动了粮食加工机械技术进步。
秦军卫等在色选机品目归类与技术发展探讨一文中介绍:“QYResearch调查机构2018年7月对全国色选机行业的研究及预测,2017年全国色选机的总产值为1785.15百万美元,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961.17百万美元。2017年色选机销售数量为41019台,预计到2025年底将达到96240台,年均增长10%——12%。”在市场需求上,在各个国家对色选机设备的需求量上,我国的占比最大为28%,其次是印度、印尼、越南、泰国等,分别为20%、10%、8%、6%。全球市场规模逐年增加,年增产值大约10亿美元。
国内外智能光电选矿设备的研究进展
1905年奥地利人开始研究利用物料表面颜色差异进行分选,发明了光电分选法,由于对分选的速度和产品的要求较高,光电分选的发展受得了限制。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,国外在基于传感器分选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多成就,开发了多种机械结构和检测技术的拣选机。21世纪以来,国外公司加大了矿石拣选设备在中国的推广力度和专利申请力度,尝试打开了中国市场。
我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光电分选技术,1969年10月在黑钨矿山建成我国第一座光电选矿车间并投产,七十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进展,八十年代初期已研制出数十种类型的拣选机。但由于当时传感器对色差的分辨率能力有限,及数据处理电路智能化程度低等原因,造成光选机在矿山恶劣的工作环境不能正常运行,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参与日常操作维护,致使该设备投入实际应用受限。
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,国外光电分选技术突飞猛进之时,国内光电选矿技术的发展由于技术、管理及市场等原因出现了停滞。
粮食行业用色选机
大米是国人日常主食之一,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大米等粮食作物能够方便、安全的来到我们的饭桌之上。随着时代发展,色选机行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。目前,我国的色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,色选机的除杂精度也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准,在质量上已经不输进口,在价格上却有着很大的优势,因此我们的色选设备不仅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,在国外也同样广受关注。色选机还有一个主要的优势是,在增加农作物的价格利润的同时,却并没有因为色选机的使用而增加多少成本,相反还会因为减少的人工而降低成本,因此,一般的农作物处理加工厂家都会选择使用色选机来进行杂质处理。
针对不同型号选用合适的色选机,会让事情事半功倍。因此,色选机领域不断拓展,不止在粮食行业(米类、豆类、杂粮、坚果),在矿石、资源回收等行业也在利用色选机提升利润。